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颜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颜的历史名人

颜姓的基本资料

“颜”字拼音:yán,“颜”属于常用字,“颜”字部首是:页,构造是:产彡页,颜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116人次浏览。

颜姓全国人口约 18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25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颜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颜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颜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颜姓排名。

颜姓网民地区分布和颜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颜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当代颜姓的人口已近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颜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区,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超过一半,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等,这些省的颜姓又集中了很大部分,颜姓分布很不平衡,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山东大部、湖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南、四川北段、青海东部、甘肃中西部、鲁苏交界地区、黑吉东部,颜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颜姓人群。在鲁苏大部、安徽、江西东北、河南东南、湖北北部、陕西南端、甘肃东南、宁夏西部、;内蒙古西部、云川大部、重庆、贵州西北、黑龙江西部、吉林中部,颜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11%一0.2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颜姓人群。

部分始祖

曹夷父(曹伯颜,邾武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公羊专

公羊专

伯禽。

完颜·习涅阿补。

颜姓起源(来源)

颜姓主要源自:曹姓姬姓

颜姓起源

曹姓

源于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自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据有关史料记载,陆终生六子:长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五子晏安以曹为姓,历经唐虞、夏、商诸代,传承情况缺乏史料记载。商亡,周兴。周武王统一天下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大举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措施,封古邾国晏安的后裔侠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亦作“甫”),夷父,字伯颜。从邾国的宗子曹侠经过七代传到了夷父。此时姬姓鲁国从伯禽起君位已传六代十君,在位的君主为鲁懿公姬戏,懿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因受周宣王静的偏爱,立为鲁君。

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长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策动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自立为鲁君。伯御在位十一年。后来,周宣王举兵伐鲁,杀了伯御,拥立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即鲁孝公。周天子宣王姬静举兵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时,与鲁国相邻的邾国接受周宣王的命令,协助王师讨伐伯御成功。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邾国君位后称伯颜,谥邾武公。他有二子、一弟。长子夏父,次子友,弟弟叔术。长子夏父承袭武公爵位,在曹姓邾国做国君,传二十九世,战国末叶被楚宣王所灭。次子友被封到倪地,国名小邾,史称小邾。小邾国东邻鲁国,西北与邾国接壤,西南邻滥国。邾武公伯颜的弟弟叔术则被封于滥国。姬友被封于小邾国后,对曹姓邾国来说已是另一支派,其后裔不得继续以曹为姓,于是姬友根据当时的周礼所规,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颜”为氏,小邾遂为颜氏国,在颜氏族谱中称姬友为颜友。

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氏,史称颜氏正宗。颜氏族人大多尊奉夷父为得姓始祖。

姬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颜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为鲁国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脱不开身,因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

后来,伯禽又把子孙中的一支分封在颜邑(今山东邹县),使他们任职于鲁国,衣食于颜邑;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以地名为姓氏,称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北戎等族

源于北戎,东胡族,濊貊、肃慎,蒙古族、东胡族乞颜部,属于以历史事件仿生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或乞牙惕氏,亦称奇颜氏、怯特氏、奇渥温氏、乞雅惕氏、其莫额德氏、其木德氏乞袁氏等,都是由乞颜氏部族分衍的氏族名称,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了。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增加,乞颜部逐渐分衍出多个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其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核心族人仍保持以“乞颜”为姓氏。乞颜,有时也称做“乞雅惕”。在蒙古语中,“”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在蒙古语词汇中,“”、“特”、“”等字,均表示为复数。

乞颜氏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颜氏、吴氏乌氏邬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主儿乞氏,多改汉字姓多为朱氏周氏康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而更加古老的乞颜氏,其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有颜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吴氏乌氏邬氏等。

回族

其它民族融入回族的也有,如回族的宛姓、颜姓,源出满族的完颜氏

满族

源于满族,出自辽国属蕃 女真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巴颜氏,亦称巴雅氏,源出辽国时期的附属蕃国女真巴颜部,其部原居巴颜沟一带(今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因以为部落称谓,部众引为姓氏,满语为Bayan Hala,汉义“众多、富裕”。辽国灭亡之后,巴颜部移居齐齐哈尔(今吉林齐齐哈尔)、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木伦(今黑龙江省穆棱、鸡东、密山一带),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巴颜氏多冠汉姓为颜姓,富姓、于姓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满汉名臣传》、《满族的社会组织》、《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等中记载:

⑴.满族尼玛奇氏,满语为Nimaci Hala,汉义“山羊皮”,世居地待考,人口非常稀少,后冠汉姓为颜氏、于氏等。

⑵.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区),所冠汉姓为颜氏。

⑶.满族舍颜氏,满语为Seyan Hala,汉义“洁白”,世居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所冠汉姓为颜氏。

⑷.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汉姓为颜氏、唐氏

⑸.满族颜济氏,亦称燕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颜氏、杨氏等。

⑹.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时期开始,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官家则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⑺.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颜之哈拉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西境),后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

鲜卑等族

源于鲜卑族、党项族、鄂温克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等,到了金、元时期,多有党项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称乞颜氏,或称恰特氏、怯特氏,满语拼音为Kiyat Hala或Ciyat Hala,即乞颜氏的异读,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武威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颜氏,奇氏

蒙古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蒙古族巴颜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是蒙古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敖汉(今内蒙古敖汉旗)。巴颜部后分衍有敖汉氏、阿尔塔斯氏、巴颜氏、博尔克氏鄂尔敦氏、奈曼氏萨尔图氏萨尔屯氏萨勒珠特氏、伊勒门氏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姓氏。

蒙古族巴颜氏,在明朝时期即多冠汉姓为巴氏博氏、颜氏等。

女真族

源于女真族,出自东北 金国时期女真完颜部,属于 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完颜部,是女真民族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按史籍《金史》的记载,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该地区的古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到了南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军灭亡了金国。此后,故金国女真贵族完颜氏多迁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等地区,其中有被蒙古军队裹挟入蒙古诸部落中者,将完颜姓氏带入了蒙古族。

在明朝时期和清朝中叶以前,完颜氏(或兀颜氏)即多冠汉字姓为颜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

锡伯族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世居沈阳(今辽宁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angi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颜济哩氏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契丹族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末期将军耶律·慎思,属于帝王赐改姓汉化为氏。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辽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大名城)被金国攻陷,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鸳鸯泺捺钵,闻讯后急走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一带,乘轻骑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大青山)。在金天会年间,金国有个著名的将军完颜·元宜,就是耶律·慎思的儿子,他在灭北宋的系列战争中功勋卓著,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到了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完颜·元宜之子完颜·习涅阿补晋升为符宝祗候,请求依着女真族人的惯例迁官,金世宗完颜雍不愿意外族人臣领有重位,因此说:“当年先帝赐姓,只是一时之权宜。”当即诏令完颜·习涅阿补还复本姓耶律氏。完颜·习涅阿补不敢抗旨,只好改回耶律氏,如此一来,就失去了所有的贵族身份和地位。

后来,耶律·习涅阿补(完颜·习涅阿补)的后代少有为官为将者,却有保持完颜姓氏者,在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国后,即改汉姓为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他少数民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台湾省高山族土著、毛难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颜氏族人分布。

颜姓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颜姓堂号

鲁国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孔子赞叹他说:“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二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后,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就改正,绝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嘛,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后世都将他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颜子为复圣)。

颜姓源流

一、(顏)y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白、苗、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

1、“曹姓。颛帝元(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之於邾,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於夷父字颜,《公羊》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

2、《广韵》注云:“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姓氏考略》据王俭《姓谱》注:“鲁伯禽支子有食采颜邑者,因以为氏。望出琅邪。”(《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为《通志·氏族略》语,误。《通志》无此语,盖传抄之误。)春秋鲁有颜回,孔子弟子;北齐有颜之推,临沂人,文学家;唐代有颜真卿,万年人,书法家;明代有颜应祐。

姓颜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18位姓颜的历史名人:

1、颜之仆(YAN ZHIPU),字叔,或作子叔,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之仆的画像

颜之仆画像

春秋末期孔子弟子。颜之仆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颜之仆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之仆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2、颜何(YAN HE),字冉,或作称,一说即秦冉,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何的画像

颜何画像

春秋末孔子弟子。颜何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颜哙(YAN KUAI),字子声,春秋战国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名人颜哙的画像

颜哙画像

春秋末期孔子弟子。颜哙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颜哙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哙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4、颜回(YAN HUI),前521—前490,字子渊,后世尊为“复圣”,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回的画像

颜回画像

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贫而好学,居陋室,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列德行科,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早死,孔子哭之恸,颜回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颜回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回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颜回坐像取自1915年修《江苏润州颜氏宗谱》。

5、颜幸(YAN XING),?—前505,一作颜辛,字子柳,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幸的画像

颜幸画像

春秋时孔子弟子。颜幸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颜幸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幸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6、颜无繇(YAN WUYOU),前545—?,字季路,春秋战国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名人颜无繇的画像

颜无繇画像

春秋末期鲁卿士,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孔子弟子颜回之父,少孔子六岁,尝侍孔子,颜回卒,无繇贫,请孔子售其车以葬,孔子以己为大夫,不可徒行,不许。颜无繇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颜无繇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无繇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颜无繇像取自1915年修《江苏润州颜氏宗谱》。

7、颜祖(YAN ZU),字子襄,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祖的画像

颜祖画像

春秋末期孔子弟子。颜祖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8、颜高(YAN GAO),前501—?,高或作产,一作刻,字子骄,春秋战国鲁国人。

名人颜高的画像

颜高画像

春秋末孔子弟子。孔子在卫,南子使孔子为次乘过市,高为其御。颜高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颜高杭州石刻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颜高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9、颜之推(YAN ZHITUI),530或531—591,字介,南北朝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生于江陵(今属湖北)。

名人颜之推的画像

颜之推画像

南北朝官吏、文学家。幼受家业,博览群书,词情典丽,梁元帝时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被俘,后奔北齐,文宣帝引于内馆,使侍从左右,武成帝时掌文林馆,主编《成文殿御览》,后主时除黄门侍郎。颜之推入北周参与重修《魏书》,周末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有《颜氏家训》等。颜之推石刻像取自清代罗聘绘《说文统系第一图》。

10、颜杲卿(YAN GAOQING),692—756,字昕,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名人颜杲卿的画像

颜杲卿画像

唐代官吏。颜真卿弟。以荫调遂州司法参军,玄宗开元中迁范阳户曹参军。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安禄山、史思明叛乱, 守城,粮矢尽,城陷,被执至洛阳,面责安禄山,不屈而死。颜杲卿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颜杲卿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1、颜师古(YAN SHIGU),581—645,名籀,字师古,以字行,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名人颜师古的画像

颜师古画像

唐代官吏、训诂学家。颜之推孙,传家业,精训诂,善属文。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专典机密,诏令一出其手。贞观七年,迁秘书少监,官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颜师古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颜师古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2、颜相时(YAN XIANGSHI),字睿,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名人颜相时的画像

颜相时画像

唐代官吏。颜师古弟。太宗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有诤臣风。寻转礼部侍郎。后以兄亡,哀毁而卒。颜相时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颜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