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周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周的历史名人

周姓的基本资料

“周”字拼音:zhōu,“周”属于常用字,“周”字部首是:口,构造是:冂土口,繁体字和笔画为:周:8;週:15;周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501人次浏览。

周姓全国人口约 268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0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周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周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周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周姓排名。

周姓网民地区分布和周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周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

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周姓起源(来源)

周姓主要源自:姬姓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4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姓氏源流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周姓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长安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 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周姓堂号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花之 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其他堂号

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周姓源流

一、zhōu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淄博,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鲜、壮、黎、傣、水、土家、锡伯、布依、纳西、仫佬、布依、布朗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河图运录法》注云:“黄帝将有周昌。”当为周姓之始。

2、又据《逸周书》注云:“商太史有周任。”似应另有所出。郑樵疑其食采于周,而以邑为氏。

3、或系出姬姓,而支脉有别。郑樵注云:“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有邰氏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出见巨人迹,践之而孕,期月生稷。初以为不祥而弃之,故名曰‘弃’。好种艺。尧闻之举为农师,舜封(之)于邰,号曰‘后稷’。邰,今武功县斄城是也(按:故址当在今陕西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至文王始伯诸候。武王光有天下,追封古公、季历、文王为王。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在永兴鄠县东南。”(按:鄠县,即今陕西户县。)镐在丰之东二十里(按:镐,音hào,后称“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昭王之时,王纲不振,乃南巡狩,卒于江上;穆王得八骏,西巡于昆仑之邱,以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厉王无道,国人畔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八年立厉王之太子靖,是为宣王。周室中兴。其子幽王,为褒姒蛊惑,欲立其伯服而废申后太子宜咎。宜咎奔申。申侯与犬戎攻周杀幽王于戏。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是为平王。后居东都王城,今西京河南县是也(按:在今河南洛阳县西五里),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县也。(按:成周,即洛阳故城,今河南洛阳县东北二十里)。敬王三十九年,获麟之岁也。敬王四十一年,“春秋”终。元王以下十有二世,二百二十一年。赧王为秦所灭,出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又,平王之子别封汝南者,亦为周氏。见志犹详(按:“见”当“县”之误);又有周公黑肩之后,世为周卿士,其后或亦以周为氏。以上虽同出于姬姓,而支派有三。

4、郑樵又注:“代北复姓有贺鲁氏,改为周氏。”

5、又注:“魏献帝次兄普氏改为周氏。”

6、《姓氏考略》注引《周书》云:“周瑶初姓普屯,后改姓周。”

7、或为姬姓所改。郑樵注称:“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唐明皇李隆基,“基”、“姬”同音,避讳而改。

8、或为暨姓所改。郑樵又注:“(唐)上元中暨佐有(按:有,《姓氏考略》引作‘时’)准制改为周氏。”

9、《姓氏考略》注云。“梁赐成汭为周氏。”(按:汭本唐青州人,故此“梁”当指五代时梁)。

10、或为喜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元·有故改氏》载:“元喜同,河西人,以周为氏。”

11、今苗族之周姓,据《中国人的姓名·苗族》载:清代造册登记,依名取姓。有名“别”,意为“猪”。当地语音猪、周近似,遂以周为姓。春秋时晋有周舍;汉代有周勃;三国时吴有周瑜;晋代有周处;唐代有周兴;宋代有周邦彦;明代有周顺昌;当代有周恩来。

姓周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106位姓周的历史名人:

1、周贇(ZHOU BIN),周代。

名人周贇的画像

周贇画像

西周周国王侯。国君周章少子。卒葬安阳山,追封安阳侯。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

2、周章(ZHOU ZHANG),周代。

名人周章的画像

周章画像

西周吴国国君。仲雍曾孙。武王克殷,求泰伯、仲雍之后裔,得周章,时已为君于吴,武王因而封之。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

3、周舍(ZHOU SHE),春秋战国晋国人。

名人周舍的画像

周舍画像

春秋晋国官吏。正卿赵鞅家臣,好直谏,云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以记其君之过。卒后,赵鞅称为“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像取自1911年修《安徽新安周氏族谱》。

4、周勃(ZHOU BO),?—前169,汉代祖籍卷(今河南原阳西南),后徙泗水沛(今江苏沛县)。

名人周勃的画像

周勃画像

西汉大臣。秦时以织薄曲、办丧事吹萧为生,从刘邦起兵,定天下,封绛侯。惠帝时,任太尉。吕后死,诸吕欲危刘氏,与陈平定计诛诸吕。文帝立,拜右丞相。惧功高招祸,称病辞职。陈平死,复相,旋免。周勃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周勃像取自清代修《浙江余姚余邑周氏宗谱》。

5、周福(ZHOU FU),字仲进,汉代清河甘陵(今河北清河)人。

名人周福的画像

周福画像

东汉大臣。桓帝为蠡吾侯时受其学,及即位,擢尚书。时语谓:“因师获印周仲进”。像取自1933年修《浙江姚江孝义周氏宗谱》。

6、周举(ZHOU JU),105—149,字宣光,汉代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

名人周举的画像

周举画像

东汉大臣。举茂才。历官顺帝并州刺史、阳嘉三年尚书、侍中、光禄勋。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周氏宗谱》。

7、周亚夫(ZHOU YAFU),?—前143,汉代沛县(今属江苏)人。

名人周亚夫的画像

周亚夫画像

西汉名将。重臣周勃之子。历官河内太守、封条侯,文帝六年拜将军,屯细柳,军纪严明,拜中尉。景帝时吴楚反,拜太尉,大胜,拜丞相。后因子被告盗卖,受牵连入廷尉,不食五日呕血死。周亚夫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周亚夫全身像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周亚夫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周氏宗谱》。

8、周宾(ZHOU BIN),193—253,三国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名人周宾的画像

周宾画像

三国吴官吏。仕至广平太守。像取自1924年修《江苏宜兴邵墅周氏宗谱》。

9、周鲂(ZHOU FANG),200-237,字子鱼,三国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名人周鲂的画像

周鲂画像

三国吴官吏。周宾子。举孝廉。仕至鄱阳太守、黄武七年,与陆逊夹击。大败曹休,以功加裨将军,赐爵关内侯。像取自1924年修《江苏宜兴邵墅周氏宗谱》。

10、周泰(ZHOU TAI),字幼平,三国淮南下蔡(今安徽凤台)人。

名人周泰的画像

周泰画像

三国吴大将。历官别部司马、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1、周瑜(ZHOU YU),175—210,字公瑾,三国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名人周瑜的画像

周瑜画像

三国吴国名将。少与孙策为友,从策征伐,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共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病卒。精音乐。周瑜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周瑜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周瑜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周瑜半身之像取自1911年修《安徽新安周氏族谱》。

12、周处(ZHOU CHU),240—299,字子隐,晋代吴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

名人周处的画像

周处画像

西晋武职官吏。历官三国吴无难督、晋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从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彤西征,逼处以五千人前击会氏七万人,力战败死,周处江苏宜兴石刻像刻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三月二十七日,洪僩行书记,邵亨镌。周处题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周处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周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