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吴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吴的历史名人

吴姓的基本资料

“吴”字拼音:wú,“吴”属于常用字,“吴”字部首是:口,构造是:口天,繁体字和笔画为:吴:7;吳:7;吴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780人次浏览。

吴姓全国人口约 278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9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吴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吴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吴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吴姓排名。

吴姓网民地区分布和吴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吴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自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至今两千余年,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往复迁徙,而且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西经济文化的往来加强,一部分吴姓子孙远迁欧美各国。而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吴姓子孙已遍布全球。

吴姓起源(来源)

吴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姚姓

吴姓源流发展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吴姓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泰伯

吴姓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吴姓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吴姓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吴姓郡望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吴姓堂号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吴姓源流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姓吴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150位姓吴的历史名人:

1、吴起(WU QI),?—前381,春秋战国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

名人吴起的画像

吴起画像

战国军事家、政治家。曾与李悝同从曾申学儒,乃弃儒习兵,后入鲁,大破齐兵,被鲁穆公猜疑,遂奔魏任将,击秦,拔其五城,后遭魏大夫王错谗害,被迫离魏奔楚初为宛守,升令尹,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兵书《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

2、吴寿梦(WU SHOUMENG),?—前561,春秋战国封地延陵(今江苏丹阳)。

名人吴寿梦的画像

吴寿梦画像

春秋吴国开国国君,吴氏始祖。自周简王元年登基,至周灵王十一年薨,在位二十五年。像取自清代修《安徽贵池吴氏宗谱》。

3、吴臣(WU CHEN),字廷用,汉代长沙(今属湖南)人。

名人吴臣的画像

吴臣画像

汉代诸侯,世袭长沙王。像取自清代刻,元代纂,明代续纂《江苏延陵吴氏家谱》。

4、吴成(WU CHENG),字武振,汉代广平(今河北鸡泽)人。

名人吴成的画像

吴成画像

汉代王侯。袭封广平侯。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

5、吴范(WU FAN),汉代汴梁(今河南开封)人。

名人吴范的画像

吴范画像

汉末官吏。举贤良方正。官至献帝朝汴州牧。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奉化吴氏宗谱》。

6、吴亘(WU GEN),?—83,字启旸,汉代广平(今河北鸡泽)人。

名人吴亘的画像

吴亘画像

汉代王侯。以功封灌阳侯。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

7、吴汉(WU HAN),?—44,字子颜,汉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名人吴汉的画像

吴汉画像

东汉大将。初为亭长,从刘秀起兵,为偏将军。后与诸将拥刘秀称帝,任大司马,封舞阳侯。镇压铜马、重连等军,击灭秦丰、刘永等,平定东方。建武十一年,率军伐蜀,次年灭蜀。为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吴汉像取自元代纂、明代续纂、清代刻江苏《延陵吴氏家谱》。吴汉全身像取自清张士保绘,道光二十六年白松岩刻本《云台三十二将图》。

8、吴回(WU HUI),汉代长沙(今属湖南)人。

名人吴回的画像

吴回画像

汉代诸侯,世袭长沙王。像取自清代刻,元代纂,明代续纂《江苏延陵吴氏家谱》。

9、吴洽(WU QIA),字子愉,汉代。

名人吴洽的画像

吴洽画像

汉代大将,拜平北大将军。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

10、吴羌(WU QIANG),字文光,汉代长沙(今属湖南)人。

名人吴羌的画像

吴羌画像

汉代王侯。武帝朝世袭长沙王。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

11、吴如胜(WU RUSHENG),汉代广平(今今河北鸡泽)人。

名人吴如胜的画像

吴如胜画像

汉代王侯。吴亘子。袭灌阳侯。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

12、吴演(WU YAN),字子长,汉代。

名人吴演的画像

吴演画像

汉代武将。功拜骠骑大将军。像取自清代刻,元代纂,明代续纂《江苏延陵吴氏家谱》。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吴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