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苏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苏的历史名人

苏姓的基本资料

“苏”字拼音:sū,“苏”属于常用字,“苏”字部首是:艹,构造是:艹办,繁体字和笔画为:甦:12;蘇:22;苏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461人次浏览。

苏姓全国人口约 61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46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苏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苏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苏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苏姓排名。

苏姓网民地区分布和苏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苏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史称有苏氏。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即今河南省温县。

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省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先秦时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战国时苏姓一支迁居湖南、湖北,秦汉之际开始往山东播迁,汉武帝时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侯,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苏轼、苏辙即出生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

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

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苏姓起源(来源)

苏姓主要源自:己姓

苏姓起源一

源于己姓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苏姓起源二

来自外族的改姓。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苏姓郡望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风、河内、武邑、蓝田、洛阳等。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年龄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苏姓堂号

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

苏姓源流

一、(蘇)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忿”之讹误)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以邑为氏”之列。(按:《姓氏考略》称其源二:其据《唐书·世系表》注云:“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又注:“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苏洵族谱·后录》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作:‘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按:‘矾’或作‘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按:《史记》作‘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按:‘来言’,当为‘求言’之讹)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按:‘娄’当作‘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2、《姓氏考略》据《汉书》注云:“辽东乌桓有苏氏。”

3、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拔略氏改为苏氏。”(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作“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注:“《疏证》以为‘拔’、‘拨’音近通用,‘略氏’盖‘苏氏’之讹。”)(4)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5、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速”音而改为“苏”氏。

6、土族之苏姓,则源於“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卜”(阴山鞑靼)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7、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苏蟒达”,意为“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8、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苏”字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

10、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为单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汉代有苏武;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姓苏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26位姓苏的历史名人:

1、苏忿生(SU FENSHENG),周代苏(今河南济源)人。

名人苏忿生的画像

苏忿生画像

西周大夫。周武王时为司寇,慎用狱法,赏罚公正,封于苏(今河南济源),迁都于温(今河南温县)。像取自清光绪《江苏橙江苏氏族谱》。

2、苏秦(SU QIN),?—前284,字季子,春秋战国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名人苏秦的画像

苏秦画像

战国时纵横家。早年游说诸侯,齐湣王末年为齐相,与赵相李兑约燕、齐、韩、魏、楚合纵攻秦,赵封其为武安君,后燕将乐毅破齐,苏秦以反间罪暴露,被车裂而死。苏秦六国封相衣锦荣归图为清代道光杨柳青版画。苏秦头像取自清光绪《江苏澄江苏氏族谱》。

3、苏武(SU WU),?—前60,字子卿,汉代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名人苏武的画像

苏武画像

西汉官吏。武帝时以父任为郎,迁移中监,天汉元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以事被扣,坚贞不屈,居北海边持汉节牧羊十九年,昭帝始元六年,获释回朝,拜为典属国,参与立宣帝,赐爵关内侯。《苏武牧羊图轴》为明陈子和绘。《苏李别泣图》为明陈鸿绶绘。苏武画像取自清任伯年1883绘《苏武牧羊》,中国美术馆藏。《苏武牧羊图》,清黄慎绘,上海博物馆藏。《苏武牧羊扇面画》为清任伯年1881绘,南京博物院藏。《苏武牧羊图立轴》清任伯年1880绘,故宫博物院藏。《苏武牧羊册页》,清任伯年1881-82绘,故宫博物院藏。《苏武牧羊图》1-2为清任伯年绘。《苏武牧羊图》为清苏六朋绘。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苏武题跋像取自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苏武版画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南陵无双谱》。苏武头像取自清光绪《江苏澄江苏氏族谱》。

4、苏蕙(SU HUI),字若兰,南北朝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蕙的画像

苏蕙画像

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若兰小像为清光绪间石刻。题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南陵无双谱》。

5、苏小小(SU XIAOXIAO),479-约502,南北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名人苏小小的画像

苏小小画像

南朝齐名妓。乐府有《苏小小歌》。苏小小像为清代画家罗聘所绘。苏小小题跋画像取自明人绘《千秋绝艳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6、苏绰(SU CHUO),498—546,字令绰,南北朝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绰的画像

苏绰画像

西魏官吏。善算术,宇文泰召为行台郎中,周惠达称其有王佐之才,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又为六条诏书。迁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奉令依《周礼》改官制,未成而卒。苏绰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澄江苏氏族谱》。

7、苏一(SU YI),字世长,唐代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一的画像

苏一画像

唐代官吏。十余岁上书周武帝言事,入隋为长安令,隋炀帝大业末为都水少监;王世充署为太子太保;归唐擢谏议大夫,谏帝戒奢侈,纳之。太宗贞观初使突厥。出为巴州刺史,舟坏溺死。苏一像取自宋人绘《桐阴清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一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8、苏勗(SU XU),字慎行,唐代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勗的画像

苏勗画像

唐代官吏。高祖武德中为李世民谘议、典签,尚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劝开馆引文学士,著书名家。历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苏勗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苏勗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9、苏瓌(SU GUI),639—710,字昌容,唐代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瓌的画像

苏瓌画像

唐代大臣。高宗显庆中擢进士第。历朗、歙二州刺史,中宗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明晓法令。迁户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睿宗即位,进左仆射,有集。苏瓌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澄江苏氏族谱》。

10、苏颋(SU TING),670—727,字廷硕,唐代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

名人苏颋的画像

苏颋画像

唐代大臣。苏瓌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薇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苏颋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澄江苏氏族谱》。

11、苏寿(SU SHOU),宋代开封(今属河南)人,移居休宁(今属安徽)。

名人苏寿的画像

苏寿画像

北宋官吏。举明经。历仕越州知府、天圣歙州知府、新安知府。像取自明成化修《安徽新安苏氏宗谱》。

12、苏舜钦(SU SHUNQIN),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宋代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徙居开封(今属河南)。

名人苏舜钦的画像

苏舜钦画像

北宋官吏、诗人。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多遭谗陷,流寓苏州,后为苏州长史卒。工诗文,其体豪放,善草书,有《苏学士集》。苏舜钦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苏舜钦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苏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