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戴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戴的历史名人

戴姓的基本资料

“戴”字拼音:dài,“戴”属于常用字,“戴”字部首是:戈,构造是:土田八戈,繁体字和笔画为:戴:18;戴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823人次浏览。

戴姓全国人口约 49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94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戴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戴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戴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戴姓排名。

戴姓网民地区分布和戴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戴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70万,为全国第五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皖苏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黑龙江东端和西北角、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

戴姓起源(来源)

戴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源于子姓宋国

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长子子司空(宋武公)继位,宋戴公的其余诸子以其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 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

另,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书中说:"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所谓“以义改也”,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

源于子姓戴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戴国。《历代州域形式》记载:戴今河南睢州考城县故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即古戴国,为子姓国。隐十年,郑取戴。(宋)《舆地广记》记载:畿考城县本子姓戴国,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秦谓之谷县,楚汉兵起,邑多遇灾,因名甾县。 汉属梁国。后汉属陈留郡,章帝东廵诏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义也。 后魏曰考阳置北梁郡。北齐并废之以为成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复改曰考城属梁郡。唐属曹州。梁开平元年属开封府。宋朝崇宁四年来属。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古戴国封地(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叔庆父之妻为姬姓之记载,姬周有同姓不通婚的习俗;《春秋释地韵编》和《中国古今地名大字典》皆称戴国是子姓国;《通志.氏族略》列戴国为周朝姬姓“不得姓之国”;查周所封之五十五个同姓国中也没有戴国。《 路史.国名》列在子姓商族之后;因而戴国更可能是子姓诸侯国。更有一种未证实的说法为戴国首任受封国君戴平公是商王帝乙的侄子,也就是商纣王的堂兄弟,周朝灭商后因臣服周武王而受封为诸侯。

源于姬姓

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于蒙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卜氏

⑵.蒙古族岱齐特氏,亦称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c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

⑶.蒙古族塔塔儿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改称塔塔喇氏,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谭氏等。

⑷.蒙古族戴卜罗氏,出自陈蒙古八旗的岱簸罗氏族,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该族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满语称其为Daibolo Hala,清朝晚期以后改汉姓为戴氏,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达尔充阿氏,满语为Darcongga Hala,世居吉阳(今黑龙江萝北集达河北岸)、黑龙江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

⑵.满族戴佳氏,亦称达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时期渤海国皇室大氏家族,满语为Daigiya 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浑郭(今辽宁)等地。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

⑶.满族乌苏氏,亦称吴苏哈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古孙部(吾古孙、乌孙),以部为氏,满语为Usun Hala,汉义“水”,世居乌苏(今吉林伊通)、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乌氏吴氏、苏氏、关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戴姓郡望

戴姓的望郡在梁郡(今河南商丘)、谯国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清河)。

戴姓堂号

睢阳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

戴姓源流

一、d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藏、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周不得姓之国),开封封邱县戴城是其国。隐公十年,郑人伐取之。或云:旧考城县是,为宋人所灭,改名谷城,子孙以国为氏。”

2、又云:“宋戴公之后亦为戴氏,是以谥为氏者。”此当系出子姓。

3、《姓氏考略》注引《鼠璞》云:“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

4、或为满族姓戴佳氏所改。

姓戴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26位姓戴的历史名人:

1、戴撝(DAI WEI),周代。

名人戴撝的画像

戴撝画像

周代大夫,官至司空。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2、戴宝(DAI BAO),春秋战国。

名人戴宝的画像

戴宝画像

战国周卿大夫。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3、戴德(DAI DE),字延君,世称“大戴”,汉代梁(今河南商丘)人。

名人戴德的画像

戴德画像

西汉学者,与从子戴圣同学《礼》于后苍,为信都王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为当时今文《礼》大戴学开创者,编《大戴札记》八十五篇,今存残本。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4、戴封(DAI FENG),?—约100,字平仲,汉代济北刚(今属山东)人。

名人戴封的画像

戴封画像

东汉大臣。举孝廉,应公车征,对策第一。历官议郎、西华令、中山相、太常。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5、戴凭(DAI PING),字次仲,汉代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

名人戴凭的画像

戴凭画像

东汉学者、官吏。习《京氏易》,年十六,举明经,征试博士,历官郎中、侍中。光武帝时正旦朝贺,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席以益通者,凭重坐五十余席,人称“解经不穷戴侍中。”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6、戴圣(DAI SHENG),字次君,世称小戴,汉代梁(今河南商丘一带)人。

名人戴圣的画像

戴圣画像

西汉官吏、学者。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为当时今文礼“小戴礼”开创者。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戴圣半身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7、戴逵(DAI KUI),326—396,字安道,晋代谯国(今安徽亳县)人,徙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州)。

名人戴逵的画像

戴逵画像

东晋居士,博学善文,能鼓琴,工人物、山水,坚拒太宰武陵王召其鼓琴之命,王徽之曾雪夜访之,到门未入,孝武帝时累征不就。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8、戴法兴(DAI FAXING),414—465,南北朝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名人戴法兴的画像

戴法兴画像

南朝宋大臣,少卖葛于市,后为吏传署,好学能文,颇通古今,为孝武帝所重,为南鲁郡太守,兼中书通事舍人,多纳货贿,权重当时,前废帝立,迁越骑校尉,益专权,后被阉人谗于帝,免官赐死。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9、戴护(DAI HU),字邦卫,唐代婺源(今属江西)人。

名人戴护的画像

戴护画像

唐代武职官吏,有武力,陶雅镇歙州,闻其名,荐补先锋突将都押衙兵马使。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10、戴寿(DAI SHOU),唐代婺源(今属江西)人。

名人戴寿的画像

戴寿画像

唐代官吏。戴护子。仕至天佑二年武翼郎、中书舍人。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11、戴叔伦(DAI SHULUN),732—789,字幼公,唐代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名人戴叔伦的画像

戴叔伦画像

唐代官吏。历仕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工诗,以文辞著,有文集。像取自1917修《江苏常州戴氏宗谱》。

12、戴至德(DAI ZHIDE),?—679,唐代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名人戴至德的画像

戴至德画像

唐代大臣。戴胄子。历官西台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阅十数年,父子相继为宰相,迁右仆射,人有所诉,皆诘究本末,理直者密为奏,终不显私恩,人伏其长者。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戴氏宗谱》。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戴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