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布尼

布尼姓的起源_姓人口排名和分布 布尼的历史名人

布尼姓的基本资料

“布尼”字拼音:bù ní,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22人次浏览。

布尼姓全国人口不足千人,属稀有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0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布尼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布尼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布尼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布尼姓排名。

布尼姓网民地区分布和布尼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布尼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布尼氏复姓是典型的女真-满族姓氏,历史悠久,至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布氏、卜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安东、敖东为郡望。

关于古靺鞨族: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时,古老的肃慎族迤逦西进,在南者为勿吉,据夫余故地;在北者为黑水靺鞨据有北夫余故地。据夫余故地的勿吉,后同夫余一部分融合,从而形成后来的粟末靺鞨;而另一部分勿吉,与北大余——豆莫娄融合,从而形成后来的黑水靺鞨。从南北朝中后期直至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辽宁东部、吉林和黑龙江大部,通古斯人占了主导地位,是这一时期东北民族的重大变化。生活在这一广袤地域的室韦、豆莫娄、乌洛侯、肃慎、勿吉诸族,不仅彼此相通,还各自结交中原,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同时,中原王朝对这些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生活习俗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进而在这些地区先后设立了一系列行政机构,伴随管理的加强和交往的密切,先进而丰富的以汉族为主的中原文化,给东北各族的历史进程以重要而积极的影响。靺鞨族取代了勿吉族的地位,进而称雄于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以东以北地区的。至于勿吉族,依旧还分布在这一带森林中,他们就是后来的那些窝集部人。

“靺鞨”之名,初见于史籍《北齐书》。靺鞨,是貊族同音词,是貊族与貉族融合而成的。古代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族名的类似情况,还有如真番族、满番族、满离族、黄头室韦族、黄头女真族、如者室韦族、兀者女真族,回跋族。貊族与貉族,进入东北后逐渐结合成为新的民族。邑娄取代肃慎,勿吉取代邑娄,取代勿吉,是一条较为清晰的演进轨迹。从总体来看,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无疑是肃慎族后裔。就居民成分而言,靺鞨族是肃慎族后裔的这一结论,自然也是成立的。所以,在史籍《隋书》中记载:“靺鞨即古之肃慎氏。”这在史籍《唐书》中也记载:“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

在靺鞨族中,大的主体部落有七个:

①白山部:以长白山得名,分布在松花江发源处;

②粟末部:在长白山之北,分布在松花江上游的吉林延边;

③号室部:在拂涅之东,分布在绥芬河流域的黑龙江依兰县;

④伯咄部:在粟末之北,分布在吉林扶余、榆树县、黑龙江双城、五常县;

⑤安车骨部:与金国时期的“按出虎”为一音之转,分布在阿什河流域;

⑥拂涅部:在伯咄之东,分布在牡丹江流域宁安县;

⑦黑水部:黑水即今黑龙江,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南北两岸。

他们之中,最具实力、最有影响的,是粟末部和黑水部。总的说来,靺鞨诸部的分布区域,大致是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

到了唐朝时期,靺鞨最终形成两大集团: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分别在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的管辖之下。唐朝中叶,安禄山做过平卢节度使,黑水靺鞨、渤海靺鞨,自然也是在他的管辖之下。靺鞨族是在肃慎故地发展起来的,而靺鞨族分布区域又多肃慎居民,因而社会生产必有地域上传承特点。靺鞨诸部落的社会经济,与北魏时的勿吉大略相同。不过,由于靺鞨族部落众多,分布极广,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

靺鞨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每一处遗址存在有诸多细微的差异,反映了靺鞨各部在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自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同一勿吉文化和夫余、沃沮之类不同文化的融合。靺鞨的陶器极富特色,一般为泥质陶,也有夹砂陶,有手制,也有轮制,陶罐多敞口和侈口,短颈,斜壁深腹,平底,口沿上大多附加堆纹,在颈、肩部往往饰以篦点纹、凸弦纹和水波纹。靺鞨人使用铁器已很普遍,出土最多的是吉林大海猛遗址、黑龙江中游的靺鞨遗址。大量铁制武器和生产工具的出土,反映了靺鞨工匠在金属加工方面的高超技术,也说明靺鞨族是勤劳善战的民族。不过,靺鞨人还没有最终摆脱和排斥石器,在遗址中也零星出土了刮削器、石镞、砺石。在靺鞨人的墓葬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马骨、猪骨。马是靺鞨人的骑乘、运载和狩猎工具,猪是他们的重要衣食之源。这表明了靺鞨人的经济生活,乃是畜牧、农耕和狩猎并存。这也是靺鞨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基本特征。

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靺鞨,仍以原始的渔猎经济为主。有少量的农业,种植粟、麦、稞、还会用米酿酒。猪仍然是主要财富,是区分贫富的标志。富人死后,要用上百头猪祭祀,穷人只用几头猪了事。黑水靺鞨素以劲健剽悍著称,习惯于编发辫,头上插有雉尾冠饰,缀野猪牙串于脖子和腰间;擅长于步战,手持一尺二寸长的矢石砻,就是过去肃慎人的“楉矢”遗制;在背山面水的地方,先挖一个地穴,穴顶支架起木头,覆盖上泥土,外形像一个坟丘,这就是他们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夏则出随水草,冬则人处穴中。唐朝在黑水靺鞨设置勃利州、黑水军、黑水都督府,类似于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做法。地处松花江上游的粟末靺鞨,适宜于农耕,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水平,比其他各部要发达得多。在中原王朝影响下,粟末靺鞨率先跨入阶级社会,进而迅速封建化。社会内部的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对邻居的财富产生了强烈的贪占欲望,战争于是就成了他们的职业。有部分粟末靺鞨南迁,他们的酋帅大多做了唐王朝的官员,而留居故地的大量粟末靺鞨,则成为后来的“后渤海国”,即唐朝属下的渤海都督府的主体民族。

契丹民族强盛后,攻灭渤海国,黑水靺鞨服从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改称五国部,成为辽国监领下的松散部落联盟。

布尼姓起源(来源)

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唐朝时期靺鞨族布尼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布尼氏,是古女真的先民之一靺鞨族一部族称谓,满语为Buni Hala,世居佛讷赫村(今吉林敦化)、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布尼氏多冠汉姓为布氏卜氏于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布尼姓郡望

敖东城:即吉林敦化市。敦化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是唐朝渤海国都城,明清时期称作敖东城,是满清皇室发祥地。敦化的名称源于老城敖东城,亦称阿克敦城;一说敦化建县伊始首任知事为赵敦諴,因此取其名中“敦”字为县称。唐朝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渤海国,附属于唐王朝,都城设于牡丹江上游北岸(今吉林敦化敖东城遗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渤海国都城北迁(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原都称旧国。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额穆赫所罗(今额穆镇)设佐领。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农历12月26日吉林将军铭安奏准设置敦化县,隶吉林府。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为东南路道辖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东南路道改称延吉道,敦化县仍属之。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废除道制,敦化县直隶于吉林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23日日寇侵入敦化,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成立伪敦化县公署,隶属于伪吉林省公署。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敦化光复,成立了敦化县民主政府。1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行署管辖。11月10日,敦化县划归吉林省永吉地区管辖。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月,成立敦化县政府。划归吉辽省吉东分省管辖。7月,吉东分省撤销,划归吉东专区管辖。将敦化县北部的黄泥河、黑石、额穆、官地、沙河站等地域划出,另置额穆县。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2月15日,将吉东专区划出珲春等四个县,另立延边专区。将吉东专区驻地移敦化,因名吉敦专区。敦化县隶属吉敦专区。9月25日,撤销吉敦、延边两个专区,再次组成吉东专区。敦化县隶属于吉东专区,下辖六个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3月,吉林省政府撤销额穆县,其所辖地域仍旧划归敦化县建制。3月27日.吉东专区改为延边专区。敦化县下辖十二个区。6月22日,吉林省政府奉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吉南、吉北两个专区,敦化县从延边专区划出,归省直辖。1949年,成立敦化县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敦化县由省直辖划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68年,撤销敦化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敦化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敦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敦化县人民政府。1985年2月2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36号)文件通知,国务院2月11日国函字24号文件批准,撤销敦化县,设立敦化市(县级)。新设立的敦化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目前市场上的所谓“长白参”,实际多为“敦化人参”。

安东府:即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见《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延边汉朝时属于汉四郡之玄菟郡管辖,唐朝曾属于安东都护府辖地。元、明时代,延边地区先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努尔干都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公元1714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珲春协领下设卡伦(哨所)十五处,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清咸丰九年(己未,公元1859年)珲春协领升为副都统衔协领。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增设珲春副都统,统辖延边大部分地区。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继续在珲春筑城,初在今珲春市靖和街东部,俗称旧城。同年设吉林边务督办、珲春招垦局,开放荒围。清宣统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设珲春厅,辖密江以东之地,治所仍在珲春城。添设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道,珲春厅抚民同知衙门与道台衙门同城。延边原是清朝称之为“龙兴之地”的满族的发祥地,是八旗之外不许入内的贵族圣地,长时间对外封闭长达近两百年之久。这是满人保护自己发源地传统文化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限制下,有很多的弊病,比如长期的禁闭造成边疆人烟稀少,在沙俄步步吞并东北的条件下更已成为边疆的国防的隐患,于是晚清把该地对外开放了。延边对外开放后,大量的朝鲜的边民在政府的耸俑下过界垦荒,引起清廷的反感与担忧,于是一再敦促朝鲜接回过界边民,甚至迫使朝鲜签订协议接回过界边民,但由于朝鲜的故意拖延,协议一直没有执行。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清政府在延吉局子街设延吉厅。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寇占领了朝鲜并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延边地区频繁进行侵略活动。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日寇以“保护朝鲜族人”为名,派军队侵入延吉厅辖镇即朝鲜族人较集中的龙井,并设立了“朝鲜统临府临时间岛派出所”,进行间谍活动。清政府于8月24日提出抗议,8月26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派新军督练处监督吴禄祯前往调查,他事后写出了《延吉边务报告》,绘制了《延吉边务专图》,科学地论证了朝鲜族人所称的“间岛”是中国神圣领土。清宣统元年农历7月20日(己酉,公元1909年9月4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定图们江为中朝两国国界,清政府同意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等四处为商埠,延吉地方的朝鲜族人归中国地方管理。该《条款》签订两个月后,日本撤出统监府派出所及其文武人员,在上述所开商埠地设立日本领事馆。事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延边地区的管理,将设在局子街的延吉厅提升为“延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延吉府改为延吉县,仍驻局子街。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从此,东北陷入了日伪统治时期。东北沦陷时期,延吉市称谓“间岛市”,成为伪间岛省省会。日寇侵占东北以后,采取了极其险恶的“以鲜治华”策略,制订出“朝鲜族人移民计划”,将大批朝鲜族人强制移居东北各地。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8月伪满政府和朝鲜总督府共同制订《在满朝鲜族人指导纲要》,议定每年从朝鲜移民一万户,并决定把朝鲜移民作为满洲国国民的“构成分子”。这些强制移民被安排在集团部落受到严密的“统制”。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8月18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延边分遣队进驻延吉,伪“间岛省”军政机关随之崩溃,延边地区获得解放。8月20日组成了“间岛临时政府”,9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设立吉合区行政委员会,下辖延边等五个地区,各地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延边地区辖延吉、珲春、敦化、和龙、汪清、安图、额穆七个县。11月20日将“间岛临时政府”改为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于吉林省政府。公署驻地龙井、辖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安图、额穆六个县。将原“间岛市”改为延吉县辖延吉市。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吉林省、辽北省(部分)合并,成立吉辽省,下设四个分省,将延边地区改为吉东分省,驻延吉街,增辖敦化、蛟河两个县。5月吉辽军区(即东满军区)撤出长春和吉林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撤销吉辽省委,成立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7月11日撤销四个分省,7月13日将吉林省行政区域划分为三个专区,延边并入吉东专区。吉东专区公署驻延吉,辖延吉、珲春、和龙、汪清、敦化、额穆、蛟河、安图八个县。8月吉林省政府随部队转移到延吉。不久吉林省政府与延边地区公署合并办公。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2月15日吉林省政府发布第8号训令,将吉东专区划出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四个县,成立延边专区,驻延吉。4月1日将吉东专区改为吉敦专区。9月25日中共吉林省委决定:撤销吉敦、延边两个专区,再组成吉东专区,专员公署驻敦化县,辖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安图、敦化、额穆、蛟河八个县。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3月成立延边专员公署,1952年9月3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撤消延边专员公署,成立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改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一市五县。1958年,敦化县划归延边。1965年设立图们市。1985、1987、1993年,敦化、龙井、珲春、和龙分别撤县改市。现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六市和汪清、安图两县,首府设在延吉市。1950年设延边专区,专署驻延吉县。辖延吉(驻龙井镇)、汪清、珲春、和龙、安图(驻明月沟)等五县。1952年9月3日延边专区改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延吉县延吉市。1953年延吉市由原延吉县辖市改为自治区辖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区辖一市五县。195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延吉市,辖延吉市及延吉(驻龙井镇)、汪清、珲春、和龙、安图(驻明月沟)等五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敦化县划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一市六县。1965年以延吉县的图们镇辖区和汪清县的石岘镇部分辖区设立图们市,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领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两市六县。1971年安图县驻地由明月沟迁松江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延吉、图们两市及延吉(驻龙井镇)、汪清、珲春、和龙、安图(驻松江镇)、敦化六县。1980年2月撤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983年4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72号文件通知,根据国务院3月24日[国函字43号]文件批准,将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县政府驻龙井镇。1983年8月2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图县政府驻地由松江镇迁至明月镇。1985年2月2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36号文件”通知,国务院2月11日“国函字24号”文件批准,撤销敦化县,设立敦化市(县级),以原敦化县的行政区域为敦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敦化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85年12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三个市: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五个县:龙井县、珲春县、和龙县、汪清县、安图县。1988年6月1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10号]、[吉政函l1l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民行批4号]、[民行批5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珲春县、龙井县,设立珲春市(县级)、龙井市(县级)。以原行政区域为设市后的行政区域。珲春市、龙井市设立后,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91年4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珲春市凉水镇划归图们市管辖,1991年10月2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图们市石砚镇牡丹村和永昌村的满台城村民小组划归汪清县新兴乡管辖。11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井市三道湾乡和八道乡的劳动、五凤两村划归延吉市管辖。1993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300号]文件通知:7月5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38号]文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和龙县,设立和龙市(县级),以原和龙县的行政区域为和龙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和龙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95年12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六个市两个县。2002年12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六个市、两个县,二十三个街道办事处、五十二个镇、十九个乡、两个民族乡。

布尼姓堂号

安东堂:以望立堂,亦称延吉堂、延边堂。

敖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敦化堂、渤海堂、旧国堂。

布尼姓源流

一、布尼bù ní

少数民族姓氏。

1、现行满族姓氏。今河北之围场有分布,其先散处佛纳赫村。其地在今镜泊湖东,为清代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字姓“布”、“下”。见《满族姓氏录》。

2、普米族姓氏。云南之宁蒗有分布,出自“熊一扛尼”姓,本家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姓布尼的名人

暂未收录姓布尼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