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姚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姚的历史名人

姚姓的基本资料

“姚”字拼音:yáo,“姚”属于非常用字,“姚”字部首是:女,构造是:女兆,繁体字和笔画为:姚:9;姚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152人次浏览。

姚姓全国人口约 50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51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姚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姚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姚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姚姓排名。

姚姓网民地区分布和姚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姚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04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左右。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东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7%。全国形成了以皖浙苏、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姚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广东大部、桂贵、云南东部、四川西南、重庆南部、福建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一o.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49%的姚姓人群。

姚姓起源(来源)

姚姓主要源自:姚姓

姚姓起源一

出自姚姓。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另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旨在联络宗亲感情,促进世界大同,发扬同宗舜裔宗亲联谊精神,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河南 长葛县 隆重举行,这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如今已举办了10多届,影响很大。天下舜裔,姓氏各异,但同根源,血脉相连。

姚姓起源二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姚姓郡望

吴兴郡

周朝置县,秦汉设吴兴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南安郡

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 陇西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姚姓堂号

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历山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堂山堂

耕历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潮山堂:长乐

穹窿堂:宁德

中山堂:闽侯

天马堂:屏南

隆山堂:福安

中沁堂:莆田

罗山堂:晋江

仙源堂:黄柏

南溪堂:浦城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仁圣堂

存仁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世德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藻镱堂

谐孝堂

承德堂

重华堂

上郡堂

姚姓源流

一、y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壮、侗、羌、鲜、布依、纳西、仡佬、拉祜、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虞之姓也。虞舜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后世亦有以为氏者。《左传》郑大夫姚句耳是也。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舜后胡公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奉舜,后子恢避乱居吴郡,改姓为氏;五代孙敷,又为姚氏。”虞(舜)有二姓:曰妫、(曰姚),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二姓可通。

2、为元代蒙古族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饶五十姓名曰姚智。”

3、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纳喇氏、姚佳氏或改为单姓“姚”。见《满族姓氏录》。

4、蒙古族之姚姓或出自“努忽奇”氏,“努忽奇”之汉意为“窑”,或取“窑”音而谐以“姚”而为之。

姓姚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24位姓姚的历史名人:

1、姚惠(YAO HUI),汉代嵊县(今浙江嵊州)人。

名人姚惠的画像

姚惠画像

西汉大臣。历官中尉、太尉、御史大夫,封关内侯。像取自1931年修《浙江余杭姚氏宗谱》。

2、姚崇(YAO CHONG),650—721,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唐代陜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

名人姚崇的画像

姚崇画像

唐代大臣。应下笔成章举。守濮州司仓参军。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睿宗立,进中书令,贬申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复迁紫微令。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姚崇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姚崇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姚崇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姚思廉(YAO SILIAN),557—637,名简,以字行,唐代万年(治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吴兴武康(今属浙江)。

名人姚思廉的画像

姚思廉画像

唐初官吏、史学家。少受《汉书》于父,尽传其业。仕南朝陈,为会稽王主簿。入隋为代王侍读。太宗贞观初历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三年,与魏徵共撰《梁书》、《陈书》。九年,拜散骑常侍。姚思廉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姚思廉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4、姚文献(YAO WENXIAN),字添寿,唐代绩溪(今属安徽)人。

名人姚文献的画像

姚文献画像

唐代大臣。官至丞相。像取自清代修《安徽绩溪姚氏宗谱》。

5、姚勉(YAO MIAN),1216—1262,字述之,一字成一,宋代绍兴府新昌(今属浙江)人。

名人姚勉的画像

姚勉画像

南宋官吏。理宗宝祐元年进士第一,状元。历仕平江节度判官、校书郎,因指斥权奸,忤贾似道,免归。有著述行世。像取自1931年修《浙江余杭姚氏宗谱》。

6、姚舜明(YAO SHUNMING),字廷辉,宋代越州嵊县(今浙江嵊州)人。

名人姚舜明的画像

姚舜明画像

北宋官吏。绍圣四年进士。历知昆山、华亭,通判婺州、权州,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监察御史、以秘阁修撰充江淮荆浙都督府随军转运使,权户部侍郎、进徽猷阁待制。像取自1931年修《浙江余杭姚氏宗谱》。

7、姚希得(YAO XIDE),1202—1269,字逢源,一字叔刚,宋代潼川(今四川潼南)人。

名人姚希得的画像

姚希得画像

南宋大臣。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小溪主簿、蒲江知县、太平州、福州通判,庆元府知府、沿江制置使、建康知府、江东安抚使、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像取自1931年修《浙江余杭姚氏宗谱》。

8、姚颖(YAO YING),1150—1183,字洪卿,宋代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名人姚颖的画像

姚颖画像

北宋官吏。孝宗淳熙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以校书郎通判平江府。像取自1931年修《浙江余杭姚氏宗谱》。

9、姚枢(YAO SHU),1203—1280,字公茂、号敬斋、又号雪斋,元代柳城(今河南西华西)人。

名人姚枢的画像

姚枢画像

元代大臣、理学家。 少力学,太宗七年,从蒙古军南下,深受忽必烈器重,遇事常召问。世祖即位,授东平宣抚使,改大司农,拜中书左丞,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姚枢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姚枢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0、姚广孝(YAO GUANGXIAO),1335—1418,名道衍,字斯道,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名人姚广孝的画像

姚广孝画像

明代高僧,诗人。年十四度为僧。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建文时劝王举兵,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姚广孝坐像明人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姚光祚(YAO GUANGZUO),字凤梧,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名人姚光祚的画像

姚光祚画像

明代官吏。万历十六年举人。授无为教谕,迁保定府同知。姚光祚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12、姚善(YAO SHAN),1360—1402,初姓李,字克一,明代湖广德安府安陆(今属湖北)人。

名人姚善的画像

姚善画像

明代官吏。洪武间举人。历祁门县丞、同知庐州、重庆二府,洪武三十年迁苏州知府,为政持大体,不烦苛细,燕兵南下时,密练民兵为备,建文四年诏兼督苏松常镇嘉五府兵勤王,兵未集,燕王入京,被执死。姚善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姚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