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

朱姓的起源_姓人口在各个省份排名走势图和地区分布 姓朱的历史名人

朱姓的基本资料

“朱”字拼音:zhū,“朱”属于常用字,“朱”字部首是:木,构造是:朱,繁体字和笔画为:朱:6;硃:11;朱的五行属性是,自『小开心查询(xiao.fun)』收录本姓氏,已经有1698人次浏览。

朱姓全国人口约 181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4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在下图的“朱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进行查看分析。

朱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走势图根据北宋、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及1982年、1987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19年的朱姓的人口排名名次得出的走势图,的节点为当前时期未统计到朱姓排名。

朱姓网民地区分布和朱姓人口地区分布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朱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朱姓人口分布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当代朱姓人口分布频率,苏皖浙赣、山东南端、鄂湘东部、福建北部、广东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贵州西南部、内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区最高可达2.4%,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45.5%的朱姓人群。在山东大部、河南、鄂陕甘大部、宁夏、川贵大部、重庆、广西、湖南西部、广东西部和东端、海南、福建南部、台湾、青海东部、新疆东北、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东部、京津、黑吉辽,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1.3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十面积的46%,居住了大约52%的朱姓人群。

朱姓起源(来源)

朱姓主要源自:曹姓子姓姬姓祁姓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伏羲氏的大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朱姓郡望

吴郡、梁郡、沛郡、凤阳郡、河南郡、丹阳郡、义阳郡、钱塘郡、柘城县、太康县、永城县。

朱姓堂号

白鹿堂: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朱氏宗祠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刽子手用力拉朱云,结果把殿槛扮断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阳堂:朱熹,别号紫阳,绍兴进士,宋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朱姓源流

一、(硃)zh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江西之金溪,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贵州之崇仁,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苗、彝、壮、藏、土、回、仡佬、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姓苑》注云:“本高阳氏后,周封(之)于邾,子孙去‘邑’为氏。”郑樵亦注:“本邾也,姓曹,其世系见于邾。邾既失国,子孙去邑以朱为氏。其后盛大者有沛国、丹阳、永城、吴郡、钱塘、义阳、丹阳、太康、河南(按:原文如此,二丹阳,当有一处为‘丹徒’之误。)之九族,显于汉唐间。”

2、《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渴浊浑氏(按:渴浊浑,《郑通志·氏族略》作‘渴烛浑’;《中国姓氏大全》引作‘浊浑’。)‘可朱浑’并改为朱氏。”郑樵称为“河南之族”。疑当出自鲜卑族。

3、又注:“舜臣朱虎之后。”

4、又,赐姓改姓之风,明代甚盛。“朱”乃明朝国姓,太祖养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皆赐朱,后俱复本姓。正德时,都督钱安、许国义、子武德并赐姓朱氏。又赐都督朱福、朱刚,都指挥朱谦、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朱升、朱晟、朱彪、朱镛、朱钫,指挥千户镇抚旗舍朱钦等百二十人姓,赐舍人朱山、朱准、朱容、朱淮、朱渭、朱欣、朱义、朱大爵、朱印、朱珂、俱国姓;诏都督江彬、许泰、刘晖、张洪、神周、李琮,指挥焦睿,俱赐国姓;又,改指挥杨障曰璋、焦椿曰粽、桂曰松、张天祐曰海、廷鸾曰璧、马定曰靖、俱国姓;又,太祖时赐元人姓名:策珠尔曰朱采、托果齐曰朱静、甘珠尔曰朱满、都呼曰朱恩、布都罕曰朱窥,以上俱赐国姓。见《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综合此则之不完全统计,明代之李、沐、何、徐、钱、许、江、刘、张、神、焦、杨、廷、马等多个汉姓或改而姓朱。元代蒙古族亦有改而姓朱者。

5、傈僳族之朱姓,源于竹氏族。傈语为“玛达扒”。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遂以“玛达扒”命其族,以族为氏,或取其汉意“竹”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祝”、“朱”而为单姓。

6、纳西族之朱姓,或为家名所改。

7、彝族之朱姓,则出自“阿奴普”,意为猴氏族。或以为姓。或改为单姓“朱”。

8、藏族之朱姓,亦源于远古氏族,以族为氏。相传有一神猴与一岩魔女结婚,生下六只猴子,他们又繁衍后代,进化成人,分作六个支系,此即远古藏族的六个氏族,其中就有朱氏。

9、土族之朱姓、相传为朱荣之后:元“诺延”(即“官人”)癿铁木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率部附明,授小旗,后升百户,其孙名朱荣,以汉习取朱为姓,人称“朱土司”。注(5)——(9)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魏有朱亥;唐末有朱温;宋代有朱熹;明代有朱元璋;当代有朱德。

姓朱的历史名人大全

共检索到:184位姓朱的历史名人:

1、朱夷鸿(ZHU YIHONG),春秋战国黄冈(今属湖北)。

名人朱夷鸿的画像

朱夷鸿画像

朱姓始祖。周武王封邾侠为邾国诸侯。战国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君于今黄冈。成公夷鸿逃居沛邑,改原邾姓为朱。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朱氏宗谱》。

2、朱祜(ZHU HU),汉代。

名人朱祜的画像

朱祜画像

东汉大将。官至谏议大将军、南宫云台堵阳侯。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朱氏宗谱》。

3、朱晖(ZHU HUI),字文季,汉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名人朱晖的画像

朱晖画像

东汉官吏。历官卫士令、临淮太守、尚书令。像取自1929年修《浙江四明藕桥朱氏宗谱》。

4、朱儁(ZHU JUN),?—195,字公伟,汉代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卜居萧山(今属浙江杭州)。

名人朱儁的画像

朱儁画像

东汉大臣。历官谏议大夫、右中郎将、光禄大夫、太尉,封钱塘侯。朱儁画像取自清任熊绘图,王龄撰赞,蔡照初雕版,清咸丰六年萧山王氏养和堂刻本《於越先贤像传赞》。朱儁像取自清代修《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

5、朱梁(ZHU LIANG),原名肇,汉代丰沛下邳(今江苏邳县),移居吴县(今属江苏)人。

名人朱梁的画像

朱梁画像

东汉官吏。举孝廉。历官异州太守、御史中丞、殿中尚书。像取自清代修《江苏古吴朱氏宗谱》。

6、朱买臣(ZHU MAICHEN),?—前115,字翁子,汉代会稽吴(今江苏吴县)人。

名人朱买臣的画像

朱买臣画像

西汉大臣、学者。家贫,好读书,卖薪自给。妻以为羞离去。后至长安上书。武帝时历官中大夫、会稽太守,入为主爵督尉、丞相长史。后被帝诛。朱买臣全身像取自清任熊绘图,王龄撰赞,蔡照初雕版,清咸丰六年萧山王氏养和堂刻本《於越先贤像传赞》。朱买臣像取自1930年修《安徽歙东朱氏宗谱》。

7、朱穆(ZHU MU),100—163,字公叔,汉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名人朱穆的画像

朱穆画像

东汉大臣。朱晖孙。笃于学,举孝廉。桓帝时拜侍御史,永兴元年为冀州刺史。后拜尚书。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及卒,蔡邕与门人谥为文忠先生。像取自1929年修《浙江四明藕桥朱氏宗谱》。

8、朱诩(ZHU XU),字长儒,汉代丰(今江苏徐州)人。

名人朱诩的画像

朱诩画像

汉代大臣。汉文帝时官至大司徒。像取自1918年修《浙江上虞朱氏宗谱》。

9、朱邑(ZHU YI),?—前61,字仲卿,汉代庐江舒 (今安徽庐江)人。

名人朱邑的画像

朱邑画像

西汉大臣。少时为桐乡啬夫,廉平爱民。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政绩优异,入为大司农。居处节俭,家无余财。卒葬桐乡,民为立祠。像取自1929年修《浙江四明藕桥朱氏宗谱》。

10、朱祐(ZHU YOU),?—48,字仲先,汉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名人朱祐的画像

朱祐画像

东汉大将。从刘秀起兵为护军,光武即位,拜建义大将军,封鬲侯。尚儒学,善治军。朱祐全身像取自清张士保绘,道光二十六年白松岩刻本《云台三十二将图》。朱祐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南成朱氏族谱》。

11、朱轸(ZHU ZHEN),?—前188,汉代鲁(今山东)人。

名人朱轸的画像

朱轸画像

西汉大将。以舍人从刘邦起于沛 ,为队帅,高祖六年,封都昌侯。像取自请代修《江苏昆陵朱氏宗谱》。

12、朱云(ZHU YUN),字游,汉代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徙平陵(至今陕西咸阳西北)。

名人朱云的画像

朱云画像

西汉官吏、学者。少好任侠,年四十,学《易》、《论语》,元帝时,与少府五鹿充宗论难,连折之,为博士,迁杜陵令,后为槐里令,为人狂直,数上疏攻击朝廷大臣尸位素餐,遂废锢,终元帝逝。朱云于成帝时,又廷辱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以左将军辛庆忌死争,遂获赦,自是不复仕。晚年教授生徒,卒年七十余。朱云画像取自南宋人绘《折槛图》,《折槛图》传世有两本,一本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本曾是徐悲鸿收藏,现藏北京徐悲鸿美术馆。朱云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本内容只列出前12位历史名人,更多朱姓名人请访问“历史名人”进行查询。